当前位置:首页>管理咨询>基于ISCED国际标准的中高职衔接构建模型分析 查询:
     
基于ISCED国际标准的中高职衔接构建模型分析

  摘要:中高职教育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加快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同时又是一项涉及范围广、内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侧重于通过了解ISCED国际标准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分析我国中高职衔接的主要构建模型,进而提出中高职衔接的发展性建议。

  关键词:ISCED国际标准;中高职衔接;构建模型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10-0031-05

中高职教育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自身完善与发展、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所作出的积极呼应。职业教育承担着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任务,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社会对人才需求结构正悄然发生变化,对于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客观上要求有更通畅的衔接模式满足大量中职学生有向上的提升发展渠道,本文通过分析ISCED国际标准及我国中高职衔接的主要构建模式提出构建一体化的中高职衔接模式建议。

  一、基于ISCED国际标准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

  1997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即ISCED),主要根据人才培养类型,重新对教育进行了分类调整,建立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行且自成系统的结构,提出了新的教育层次与分类方案。(如图1所示)

  ISCED中将整个教育体系划分为三级7层,0至第1层ISCED1为第一级教育,即初等教育。ISCED2为第二级教育第一阶段,即初中教育。ISCED3为第二级教育第二阶段,即高中教育。ISCED4为第二级后的非第三级教育,即高中后的非高等教育阶段。ISCED5为第三级教育第一阶段,即高等教育第一阶段,分为5A、5B两种,5A就是理论型的,5B就是实用技术型的。ISCED6为第三级第二阶段,专指可获得高级研究文凭(即博士学位的)。

  根据课程计划与人才培养目标不同,ISCED还将教育分为ABC三大教育类型:A普通教育,B职业技术准备教育,C职业技术教育。在第二级教育的第2和第3层中分为A、B、C三大类型,A为普通学科型,2A、3A为升学做准备;C为直接就业型,2C、3C为进入劳动力市场做准备;B则是介于A和C之间的中间型。第4层则分为A、B两种类型,4A为升学进入第五层做准备,4B则为较高层次的就业做准备。第5层属于高等教育,也分为A、B两种类型,5A侧重于基本理论学科的学术型专业课程,相当于中国的学术性本科与研究生大学,5B则为实际的、技术的职业专门课程,相当于目前中国的高等职业院校。

  关于A、B、C三种教育类型的划分,国内学者做了不少研究,尤其余祖光的《职业教育改革与探索论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30页)的阐述分析最为全面系统。

  A普通教育。这类教育主要是为引导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一门或一组科目,但并不一定准备让他们在同一级或更高一级接受进一步的(更多的)教育而设计的。学生圆满完成这些教学计划后可能具备,但并不一定具备劳务市场对这一级的要求。这些教学计划一般是在学校进行的。没有特定专业方向的普通教学计划应该划入这一类型。图1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ISCED)示意图

B职业技术准备教育。这类教育主要是为学生进入劳务市场和准备让他们学习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而设计的。然而学完这些课程的学生尚不具备劳务市场的职业或技术水平。职业技术准备教育教学计划的内容至少应有25%是职业技术的。确保职业或技术科目不只是许多门课中的一门,这一最低要求是必须的。

  C职业技术教育。这类教育主要是为引导学生掌握在某一特定的职业、行业或某类职业中从业所需要的实用技能、专门知识和认识而设计的。完成这类教学计划的学生可以获得所在国的主管当局认可的在劳务市场上从业的资格。此类教学计划可以细分为理论和实践两类。

  二、我国中高职衔接的主要构建模型

  从职业教育体系的角度来看,主要有学制衔接模式和非学制衔接模式灵活的衔接模式。本文主要阐述学制衔接模式,学制衔接模式可分为一贯制衔接模式(五年一贯制)衔接模式、分段式衔接模式(3+23+3模式和4+2模式)、对口单招模式。中高职衔接呈现多样化多层次的构建模型。

  (一)五年一贯制衔接模式

五年一贯制模式是中高职衔接最为紧密的一种办学模式。我国从1985年开始试点,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五年。第一阶段是前三年按中职教学计划进行,即一般能力培养阶段,以公共课为主,主要学习文化基础知识,进行一般能力培养。第二阶段是后两年按高职教学计划进行,即职业能力培养阶段,以专业课为主,学习专业技术理论和培养职业能力。这两个阶段是相互联系、相互兼顾和补充的。2003年开始,江苏规范五年制高职办学制度,成立了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实行小学院、大学校的办学模式是其典型代表。

  四五套办和2+3模式是我国一项地方实施五年一贯制的另一种具体的衔接形式。它招收初中毕业生入学,前两年按中专校教学计划,学习文化基础课和一项专业基础课,然后按学生成绩和两年中的综合表现,择优选拔部分学生升入专科,再学习三年,完成大专学业;未升入专科的学生,继续按中专教学计划学习两年,完成四年制中专学业,毕业时发给中专毕业证书。四五套办、2+3模式充分利用分流手段,强化竞争机制,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采用五年一贯制模式的教育机构既包括中等职业教育机构,如中专、职业高中,也包括高等院校,如职业大学、独立设置的成人学校、高等专科学年及部分本科院校设立的职业技术学院。

  五年一贯制招收的是初中毕业生,这些学生参加统一的初中升高中考试,基础比较统一,质量较高。这种招生制度为五年一贯制的质量保证提供了前提;在教学上能够统筹安排教学计划,避免了学习内容的重复性,具有总体上的办学优势,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办学效益的发挥;能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稳定的专业思想,从而保证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分段式衔接模式

  分段式衔接模式主要有3+2模式、3+3模式、4+2模式和3+4模式。

  1.3+2模式、3+3模式

  3+2模式、3+3模式是中职3年+高职2年或3年的培养模式,是中职学校与高职学校分段合作培养的中高职衔接模式。中职学校的学生通过3年中职教学培养后,通过注册入学或考核合格后进入高职同类专业继续培养与深造2年或3年,3+23+3模式中,招收的是专业对口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这有利于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便于培养高质量的高级技术人才。

  2.4+2模式

  4+2模式是中专后加两年高职的模式,主要招收对口专业或相近专业的中专学校应届毕业生,入学后继续接受两年的高等职业教育。4+2模式的生源主要是以推荐的方式录取。后来由于中职学校的学制由四年缩短为三年,此种模式逐步淘汰。

  3.3+4模式

  3+4模式中职3年+本科4年培养模式的简称,是中职学校和本科高校分段合作培养的中高职衔接模式。3+4中的3是初中毕业生在中职学校学习三年,按照中职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完成相应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4指三年制中职学生毕业后经过考核直接升入高职本科院校学习四年,成绩合格后取得相应本科文凭。

  根据中高职3+4有机衔接的教学管理模式,要合理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设立科学的课程衔接标准,实现教学内容与课程、课程考核体系、教学过程与评价体系、师资培养与培训的全面衔接。相对于3+2等模式,这是一个较新鲜出现的衔接模式,在2012年8月常州市开始实施中高职衔接3+4模式,首批共有两个中职学校与常州市的本科院校常州工学院进行对接。

  (三)对口单招衔接模式

  对口单招指的是专门面向中等职业学校选拔优秀学生进入高等院校深造的考试。主要面对完成三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的毕业生,通过特殊的招生考试(3+X招生考试),到专业对口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两至三年,这种中高职衔接的模式为3+2或3+3模式。1994年开始,广东实行双会考,即文化课和专业技能考试,3+X中的3是指语文、数学、英语三科,X是专业技能课程,后发展为理论+实操的考试制度。

  (四)自主招生考试衔接模式

  自主招生考试衔接模式是指各高校通过自主招生考试的形式在高中阶段的毕业生中选拔优秀学生到高职院校进行深造。因为所招收的不仅是中职毕业生,还有普通高中毕业生,学生的文化基础和专业实践技能差异很大,所以招生考试的内容与形式也有所不同。

  对于中职学校而言,大多采用3+X考试方式。3指三门文化基础课:语文、数学、外语,X指专业综合考试。这种招生考试试题中的文化基础课一般由高职学校所在的地方(一般指省一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出题。招生的高职学校往往参与专业综合考试的命题。此种模式慢慢发展为职业教育高考模式,2009年广东启动中高职三二分段试点对口自主招生,面向中职全省应届毕业生,及持有招生专业相关的中级以上(含中级)技能等级证书且有两年以上实践经验的社会人员,开展自主招生。高考成绩大比拼,中职状元见诸报端。

  对普通高中而言,往往采用笔试+面试的方式进行。此考试一般在四五月进行,与高考错开,如果没有考上理想学校,还可以参加全国统一的高考,增加了一次升学考试的机会。

  (五)非学制灵活衔接模式

  非学制灵活衔接模式是指中职与高职主要通过灵活的教学制度以及一定的教学评估手段(如考试)而不是通过学制进行的内涵式的衔接模式。通过对申请人员进行考试或评估,使达到高职教育入学标准(如专业能力等)的人员能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从而实现中高职衔接的模式。

  这种内涵式中高职衔接模式的基础是课程和通过课程学习所获得的能力,而不是学习的时间;衔接的手段是对希望接受高职教育的申请者所学课程和所具备能力的评估和考试。如果学生学完了某些课程,获得了一定的学分,或者通过高职的入学考试或评估,证明达到了高职的入学水平,便能够进入高职院校接受高职教育,从而实现中高职的对接。我国一些地方已采用了灵活的教学制度,如学分制,使得中职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学习实际情况(如学习能力、可以使用的学习时间等)选择相应的课程进行学习。学生达到高等职业教育入学条件的时间可能会不同,有的三年,有的两年,也有可能是四年、五年,也有的以获得技能等级证书或获奖等级作为条件之一。

  这种模式中,中职在校生以及已工作的中职毕业生,他们在自以为合适的时间内,参加并通过高职入学考试或其他评估形式,这种考试大多为成人高考或自学考试,所进入的高职往往是成人高校或高校中的成人培训部或成人教育学院。这种模式使得学生不受学习时间的限制,而依据自己学习的实际情况,通过考试或其他评估方式进入高职院校学习,这使教学更大程度地满足个人的实际需求,节约教育资源,提高教学效益;还为在职的中职毕业生打开了一条继续接受高等教育通道,在构建终生教育体系做出了有益尝试。

  中高职衔接是世界职教发展的趋势,中高职衔接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应该从注重形式的衔接(比如学制的衔接)到注重内涵的衔接(如课程的衔接)的发展,比如学分互认等。这种发展仅仅依靠单个的职业教育教学机构是不现实的,应该从宏观的角度去考虑,提出内涵式衔接的合理思想,并采取具体、明确、可行的内涵式衔接的保证性措施,开发具有不同级别资格的、不同级别资格之间相互衔接的、在全国通用的资格框架体系,开发与资格框架体系相配套的课程内容。

  三、中高职衔接的发展建议

  2014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是我国第一次对职业教育进行系统顶层设计,将有力推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提出要建立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为中高职衔接的未来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从大职教广义中高职衔接视角入手,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类型下初级、中职、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等六个层次的且有机衔接的学校教育体系

  参照普通教育体系,坚持以初中后分流为主,发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进一步建立完善独立完整的职业教育类型内部体系构建,发展职业教育本科、硕士、博士学位。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千差万别,区域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决定人才的层次和规格,决定职业教育要培养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力。后发达地区要因地制宜适度发展初等职业教育,初级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第一次分流,在农村初级中学开办初等职业教育班,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初二后分流,初、中职连读,有效控制初中学生流失,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不同发展要求、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对相对发达的地区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建立初、中、高、本、硕、博六个层次的完整职业教育体系,并根据当地经济发达程度明确各自的发展规模与比例。

  拓宽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渠道,为受教育者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构建开放式职业教育改变中等职业教育作为终端就业教育的弊端,激发人们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同时,拉动中等职业教育的升学发展。努力办好现有高职院校,通过对现有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的改革、改组、改制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要突破高职办学的专科层次,鼓励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型本科学校,鼓励条件具备的高职院校与其它普通本科院校合作,开办本科层次以上的高等职业教育,努力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多层次、多规格、多类型、进一步拓宽职业学校毕业生接受更高一级教育的通道。

  (二)参照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拓宽渠道,建立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沟通和互为依托的立交桥,形成整体的、系统的、开放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拓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立交桥。近几年经过发展探索实践,建立了不少互通的立交桥方式,但问题是通而不畅,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按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教育分为6级,中职是第三级教育,高职是第五级教育。我们缺第四级教育,即高中后和大学前教育,其学习时间通常是半年或一年。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的立交桥光有横纵两个方向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个弯道,第四级教育实际上就是这个弯道。庞大的教育体系应该也有这样一个弯道,才能保证立交桥的畅通无阻。所有学生都应该学习一个综合模块,这个综合模块既有基础文化课程,又有职业教育课程,缩小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鸿沟,使二者有相互渗透的综合化方向发展,或者在大学前增加一个预科,实现有效过渡。

  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的沟通是衔接的重点。职业教育偏重于专业教育,普通教育侧重于文化教育。要鼓励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联合培养学生,通过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融合,培养学生既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又有能从事某一项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毕业后既可参加对口升学考试,也可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允许普通高中学生在接受两年高中教育后进入职业学校三年级学习,职业学校学生也可到普通高中补习,或通过考试转入普通高中学习。

  (三)改变唯学历教育的封闭型办学模式,促进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建设人人有技能的社会

  办职业教育单纯用学校唯学历教育的形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职业教育需求,接受职业教育既可以是学历教育,也可以是职业培训。扩大职业院校参与继续教育与培训的规模,让全社会的人,尤其是接受了义务教育之后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人,都能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实现职业教育全覆盖。职业培训没有严格的时间学制规定,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短期的,可以是一年,也可以一个月或一周,一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尤其在落后地区或者广大农村,有很多人要学一门或一种实用技术,但又不愿意也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接受全日制的职业院校学历教育,职业短期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职业培训的教学内容实用,培训形式多样,时间、地点安排灵活,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多层次多形式培训办学。

  增强行业企业与社会培训机构举办职业培训的力度。扩大学历证书与非学历证书的沟通力度,建立学分认证和学分银行制度,建立专门机构认定有资质的企业培训课程,尽最大可能地满足学习者对学校、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课程的时空选择权。

  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家庭、社区教育的有机整合。以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和技能需要为出发点,在社区建立自助式职业教育资源库,建立职业教育资源信息化平台,为劳动者提供一个开放的资源学习系统和评价反馈系统,培育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组织管理系统。

  (四)加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渗透,建立终身学习制度

  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目标来构建中高职衔接,在办学形式、办学层次、课程设置、教育对象上灵活多样,适应终身学习与开放教育的需要。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有紧密的联系。它是开发人力资源和提高劳动力技能的有效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实用技术培训是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结合点。工业化的本性决定了劳动的变换、职能的变动和工人的全面流动。作为现代经济社会的客观趋势,其就业人员的岗位变换将不是简单的劳动工种的转换,全面及时的职业培训将伴随始终。职业教育的功能就在于开发人力资源,不断使人力资源增值、通过职业培训使劳动力的无序流动转向有序流动。为此,城市职业学校要为提高人们适应工作转换的能力和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服务、积极承担转岗、转业培训和下岗再就业培训,有针对性地对外来劳动力进行上岗培训和就业资格证书培训。农村职业学校要和乡村成人学校紧密结合,共同承担技术培训任务。努力做好为农业、农村、农民的服务。

  在一定区域内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图书、实验实习基地等办学资源的共享,实现相互融通、优势互补、专业统筹,允许其利用各自的教育资源优势交叉、合作培养学生,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初中毕业生接受中等教育的需求、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尧.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孙琳.转型时期中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余祖光.职业教育改革与探索论文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欧阳河.职业教育体系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0).

  [5]刘荣秀.广东中高职衔接近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J].改革发展,2012(12).

  [6]郝小会,赵冬玲.中高职一体化办学的研究与实践[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

  [7]王清华.现代职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0).

  [8]徐忠,陆幸.构建立交桥体系,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J].江苏教育,2013(2).

  [9]黄小璜.3+4中高职衔接教学管理实践研究与思考[J].江苏教育,2014(05).


师爱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心理故事在中职心理辅导活动课中的运用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预警机制研究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办职校
对接岗位标准 办校企合作专业基于“校企融合多维一站式”高职餐厅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多管齐下,建构中职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专业资源库建设促进专本衔接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做中悟理,行中达仁”,点亮中职生精彩人生——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生活化德育模式探索如何正确组织商品配送作业
完善高校章程核准审查工作的几点建议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模式新探讨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及运行机制的研究中职旅游英语教学改革
高职师范专业音乐基础课程教学实践研究独立学院信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信息发布:广州名易软件有限公司 http://www.myidp.net
  • 名易软件销售服务
  • 名易软件销售服务
  • 名易软件技术服务

  • 基于ISCED国际标准的中高职衔接构建模型分析,基于ISCED国际标准的中高职衔接构建模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