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软件介绍>以信息化技术支撑制造业精益生产 查询:
     
以信息化技术支撑制造业精益生产

        本文通过江苏HY集团立足艺术染整差别化行业定位,对ERP项目进行二次开发和生产系统集成,运用精益生产的理念实施信息化改造的成功尝试,提示了传统纺织服装行业实施“两化融合”与精益生产结合的可行性。       

        学术界对ERP和精益生产的争论沸沸扬扬,有“推”“拉”之争,大小批量之分,还有看板和MRP之间的矛盾,不一而足。通过我们的实践,ERP与精益生产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整合的精益ERP是精益生产不可缺少的技术支持,二者相得益彰。

        江苏HY服饰有限公司为中外合资艺术染整、现代扎染与时尚服装生产的工贸研一体化企业,历经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省从事现代扎染文化创新与艺术染整纺织服装产品研发、设计和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建有“江苏省艺术扎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荣获多项国家、省、市高新技术应用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拥有2项发明专利、80多项外观设计专利授权并获得2007江苏省优秀专利奖。2008年公司全面导入ERP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2009年公司推行精

        益生产管理,2010年至2011年,公司尝试ERP与精益生产的整合,在实施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精益生产管理上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2012年4月海安县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工业经济研究》详细介绍了这一做法。

        一、实施信息化精益生产的背景

        1、应对市场竞争环境的需要

        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日、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全球经济、市场前景不明,人民币升值、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泛滥已经成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无法回避的难题。 2010年,棉花价格非理性上涨带动了服装原材料快速提价;工资福利成本攀升与劳动力数量、素质双降,提高了企业用工成本;环境压力与资源性紧缺矛盾加剧进一步推高了企业运营成本,而作为制造业第一要素的“劳动力”和“原材料”困局,更使纺织服装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2、纺织服装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沿海地区优秀纺织服装企业已经做到通过工位与工时精确计算,工位衔接精准无误和生产流程再造,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规模化服装企业通过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使用ERP等供应链管理软件提高企业适应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更多的品牌企业正在建设专业化、信息化营销和仓储物流体系,通过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创新来提高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江苏HY有信息化使用平台的优势,但是离生产制造业精益生产管理与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信息化如何为精益生产管理提供支撑,成为我们探索的课题。

        3、集团内部经营生产管理与提升的需要

        江苏HY自2008年开始导入金思维ERP系统,按照“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到 2009年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信息化管理思想为核心的现代经营管理系统。但是ERP作为一个通用性系统平台,在解决基础平台建设并实现部分功能后,如何深度嵌入HY艺术染整柔性化、个性化的生产管理体系,仍然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

        (1)如何实现业务人员对大货生产进度的实时跟进与监控?一般情况下,业务人员需要了解生产情况,必须去车间现场查询,往往导致沟通成本很高;  

        (2)生产效率提高缓慢,各生产环节交接不能及时有效,经常导致出货受阻,甚至无法及时出货,使原本海运的货物改走空运,导致物流直接成本升高,企业信誉受损;

        (3)原包流生产,容易使物料大量堆积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成本提高,库存周转率过低,提高了生产成本;

        (4)在目前招工难的情况下,如何在逐步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有效提高员工收入,关系到工源稳定问题,传统生产模式无法满足上述要求,必须通过导入现代管理工具、有效提高员工技能、不断降低产品回修率,提高生产产量,才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用工难、难招工的问题;(5)国外顾客对生产制造工厂准入条件的提高,客观上对于工厂生产环境、员工上下班时间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国际贸易规范要求,也对各事业部精益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传统服装企业特别是工艺服装企业,由于产品非标属性以及供应链条长、工艺变化快的特点,较易出现生产计划赶不上客户变化或大计划缺乏科学性,造成工序混乱、工作无效和成本浪费的问题。

        二、信息化支撑精益生产的内涵和做法

        江苏HY以ERP系统为平台,结合企业内部生产个性化特点,对梭织事业部单件流系统、针织事业部吊挂系统、特艺事业部IE-box(拍卡)系统等,全面实现集团生产流程信息互联,形成了以集团为核心,通过信息化技术集成各事业部个性化生产运营模块,进行传统生产流程再造、管控生产成本、提升管理水平的全新精益生产模式的尝试,提高企业实时敏捷面向市场的快速反应、柔性化生产能力。

        1、江苏HY以信息化支撑精益生产的主要做法

        江苏HY艺术染整细分市场行业的定位,决定了集团内部各事业部产品的差异性和丰富性,常规生产工序和流程不能完全兼容,因此不可能采用统一的生产系统来满足其个性化生产需求,而应根据各自的个性特点和不同需求,进行精益化生产的个案设定、有效集成与整合。

        2、建立变动型项目小组,实现项目实施过程的机动管理

        (1) 成立矩阵式项目小组。各事业部成立生产、技术相关人员和外部专家组成的项目小组,通过制订项目计划、项目实施时间,达到总体管控,分期实施的目的。集团明确信息化科牵头监管实施进度。在项目上线期间,每月总结上月实施进度和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与下月实施计划,确保项目实施有序进行。

        (2)变动型组织与柔性管理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一旦发现原项目小组定员难以完成该项目进

        度或面临新的技术难题,集团内部跨部门整合人才资源,以支持各个项目按计划推进。

        (3)利用OA平台辅助沟通

        集团OA自动办公系统作为集团大项目推进与各事业部子项目实施沟通协作的平台,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项目整体规划进度与子项目进展情况,均在第一时间发布OA并形成数据库;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和知识积累及时上线,让OA平台成为推动集团全体员工学习两化融合、理解精益生产培训的第二课堂。

        3、经营生产和实施项目两不误

        根据精益生产的管理思想,项目实施对物流路线、人员走动距离、厂房利用效率、设备合理布局、节能环保流程等进行科学设计和优化。 设备安装前,项目小组围绕精益生产目标,结合行业专家和外聘专家的建议,到优秀企业参观、学习,对车间原先不合理的布局重新规划和设计,通过优化布局有效缩短物流线路,在提高生产流程设计科学性的同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效率。设备安装、试用需要场地和时间,而车间生产需要按计划进行才能保证客户交期。各项目小组事先做好周密的计划,大项目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小项目利用节假日组织突击,确保整改、生产两不误。针织事业部吊挂项目实施时,项目组经反复研究采取先搬迁两个组到临时场地操作,空出场地突击安装第一条吊挂线后,缝制小组即可入驻上线,在入驻小组空出场地后再进行设备安装调试的方法,效果很好。

        4、以数字化设备与单件流作业替代传统大批量生产

        服装生产企业如何通过管理提升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这既是行业难题,也是长期以来困绕各个事业部的瓶颈问题。作为集团信息化精益生产项目实施的事业部,尽管上线项目各异,采用的软件或硬件不同,但在项目设计的管理思路方面是高度一致的:即顺应未来纺织时装主流市场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时尚化的快速反应需求趋势,将原先的大包流(每包10-20件衣服不等)改为单件流(1件)。集团作为“中国艺术染整创新专家”的行业定位,更以实现数字化技术与手工民艺交互创新来提升传统手工扎染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具体的做法是:

        (1)以单件流生产缩短生产周期

        梭织事业部生产以国内外中高端品牌女装为主,款式多、数量少、变化快、要求高,原先以欧美订单为主的款少量大的大批量生产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集团目标客群的变化,导入单件流作业改进适应市场的变化,提高企业柔性化生产能力、生产效率并缩短生产周期势在必行。

        (2)引进先进数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针织事业部引进的吊挂系统生产线代表着国内制衣业先进装备水平,其智能化程度较单件流系统更高,每条生产线由一台电脑控制,生产线自动生成单件流作业,可以减少半成品堆积75%以上,一旦出现堆积点就能及时调节和改进。在生产线里,一件T恤衫从投入到产出,一般情况下30分钟以内就能产出第一件成品,后面的生产就会按照每道工序的节拍继续产出,避免半成品堆积。吊挂系统生产线

        可以根据员工的操作节拍和生产的平衡进度,随时安排,交叉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成为集团单体项目信息化精益生产实施效果最好的事业部之一。

        (3)建立以IE分析为导向的生产流水量化作业

        集团导入工业工程(IE)概念,以客观、量化的数据为标准,核定各岗位的生产能力和人员,为传统服装企业带来了全新的管理理念与体验。各生产事业部均成立IE小组,每款上线前均通过IE小组进行工序分析和科学拆分,然后设定节拍时间,设臵合理目标产量,以实现科学量化下的流水作业、缩短生产周期并,高劳动生产效率。

        5、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实现集团信息资源共享

        信息技术的导入为江苏HY在我国纺织服装产业进入微利时代的背景下,通过全面推进精益生产管理,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江苏HY基于ERP软件平台,对各事业部项目进行系统集成或二次开发,真正实现集团内生产资源与信息资源共享。针织吊挂线控制4条生产线的电脑入网后,为经理和车间主任配套安装了远程查看软件,基本实现了远程、异地实时上线查看生产进度、生产动态和指标完成情况,当天生产数据即时导入ERP系统中,业务员随时可以通过ERP查询生产情况并进行互动沟通;特艺IE-box系统通过员工自己将员工卡和工序卡插入插卡机,生产信息动态就能实时导入软件中,经理和业务员安装对应软件后,输入订单号码就能及时了解生产进度情况。

        三、实施信息化精益生产管理成效

        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精益生产管理是一个长期实践、不断优化与持续改进的过程。江苏HY实施该项目取得的初步成效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共享生产信息,推动精益生产

        江苏HYERP平台对生产系统进行网络互联和二次开发,所有数据实时上线并集成在集团生产管理的大系统上,各事业部经理、业务员均可直接通过系统进行查询与沟通,生产进度和生产过程一目了然,解决了生产过程、生产动态掌握滞后、决策缓慢、沟通不畅、沟通成本较高和等一系列问题,满足了纺织服装主流市场“快时尚”对服装生产企业的要求。在信息化技术支撑下精益生产成为可能。

        2、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信息化精益生产子项目的集成,各事业部生产效率平均提高了30%左右。梭织1号流水线以做衬衫款,原先每天工作11个小时产量为200件,现在每天工作时间9.5个小时,产量达到400件。针织事业部在实施吊挂线时,项目小组在考虑生产照明功能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导入低碳生产、节能环保先进理念,淘汰每个机台配备的双灯管,引进21W节能灯管,在确保工位照明亮度的前提下,全年每个车位节电149度。

        3、提高产品品质,减少次品出错

        通过单件流水生产改进,把初检纳入到流水环节中,每出来一件成品,现场初检人员都能及时检验,一旦发现问题能够及时整改,最大化地防范大面积出现问题的可能性,使产品品质明显提高,出错率下降80%左右。

        4、减少物料堆积,缩短生产周期

        江苏HY实施信息化精益生产后,平均生产周期较以前缩短20-30%左右。物料改为单件流水后,基本实现物料零堆积;单件流水生产线生产与传统生产不同,完全按照排产规律定时生产,可以小批量、多批次把成衣交付后道,克服了服装企业“十次出货九加班”的弊病,减轻了后道检验、出货压力,确保后道品检有充足的时间全检,保障正品正常出货,杜绝了因大批量生产周期长导致品检时间短、难控制产生的“空运”问题。

        5、增加员工收入,化解用工难题

        实施信息化精益生产以来,提高了效率,缩短了工作时间,一线员工的收入也得到增加。江苏HY一线缝工现在每周工时平均50小时,比原来缩短了10小时,员工平均工资比实施信息化精益生产前提高近30%,员工满意度大幅提高。条件的改善,稳定了一线员工队伍,有效地缓解了招工难、用工难的问题。

        6、精准业务报价,科学编排生产

        导入IE制衣分导入析系统工具后,合理拆分工时、计算单价,接单报价有了科学准确的依据,开发计划得以提前安排,为满足客户需求或及时应变赢得时间,为争取事业部合理利润与生产时间赢得空间,提高了接单成功率。集团各事业部实施信息化精益生产后,基本做到了生产计划早编排,基本实现了月度计划没有大调整,三天计划不变更的目标,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生产过程的稳定性。

        传统服装企业运用信息化技术支撑精益生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

        中通过实施ERP资源集成系统和二次开发,切实推动“两化融合”并将信息化技术与精益生产理念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是服装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的必然方向。

        


ERP实施遇到的种种问题及对策一份完整的ERP实施流程规划
MRP与JIT生产方式的不同ERP系统服务标准
ERP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企业成功实施ERP的实践总结
企业ERP管理系统ERP系统标准功能模块
MRP运算全球主要ERP厂商排行及介绍
软件开发生产实习报告学生选课系统排课子系统报告
微信公众平台开发方案书微信文件夹开发设计方案
ERP系统开发与二次开发MRP采购管理
信息发布:广州名易软件有限公司 http://www.myidp.net
  • 名易软件销售服务
  • 名易软件销售服务
  • 名易软件技术服务

  • 以信息化技术支撑制造业精益生产